“更祈盈尺送舟还”的出处是哪里
引言
大家好,今天我们来聊聊宋代诗人卫宗武的一首诗《即度赓喜雪韵》。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雪的描述,更是一段关于自然、季节和人文情感的深刻对话。接下来,我们将一起走进这首诗的世界,探讨诗中的美景、情感以及它所引发的思考。
相关问题
1. 诗中“崇山峻岭九重叠嶂”如何体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?
2. 诗中“重云封皓月”和“半夜老青山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?
3. “且喜春前露一斑”这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期待和希望?
相关答案
1. 自然景观的描绘:在“崇山峻岭九重叠嶂”中,诗人通过崇山峻岭和九重叠嶂的描绘,构建了一幅宏伟的自然画卷,展现了冬季景色的壮丽与辽阔。这种描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宏大,也体会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赞美。
2. 情感变化:“重云封皓月”和“半夜老青山”这两句诗,通过对比重云遮挡皓月和半夜时分青山的苍老,诗人实际上在表达自己对于冬季的遗憾和不满。然而,“俄惊半夜老青山”又带来一丝惊喜,这种情感的起伏变化,反映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景观变化的敏感和复杂情感。
3. 期待的情感:“且喜春前露一斑”这句诗中,“露一斑”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即将到来的迹象,这里的“且喜”二字,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雪的喜悦,也体现了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深切期待。这种期待不仅是对季节更替的喜迎,也象征着希望和新生。
通过深入分析《即度赓喜雪韵》,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宋代诗人的诗意表达,也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这首诗不仅是文学的瑰宝,也是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自然美学的一扇窗。希望这些分析和探讨能让大家对这首诗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。
“更祈盈尺送舟还”出自宋代卫宗武的《即度赓喜雪韵》。
“更祈盈尺送舟还”全诗
《即度赓喜雪韵》
宋代 卫宗武
崇峦九叠破天悭,地远尘嚣隔几关。
方恨重云封皓月,俄惊半夜老青山。
莫嫌腊后欠三白,且喜春前露一斑。
几度冬来逢上瑞,更祈盈尺送舟还。
《即度赓喜雪韵》卫宗武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即度赓喜雪韵》是宋代卫宗武的一首诗词,以下是对其进行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。
中文译文:
崇峦九叠破天悭,
地远尘嚣隔几关。
方恨重云封皓月,
俄惊半夜老青山。
莫嫌腊后欠三白,
且喜春前露一斑。
几度冬来逢上瑞,
更祈盈尺送舟还。
诗意:
这首诗以冬雪为主题,表达了诗人对雪的喜爱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。诗人在景物描写中,通过崇山峻岭九重叠嶂、远离尘嚣的意象,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纯净。他感叹重云遮蔽皓月,使得夜晚的青山在半夜时分显得苍老,但又在意外中惊叹,因为这样的景色更增添了山峰的神秘和魅力。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是矛盾的,既有对冬天的不满和焦急,也有对春天的期待和希望。他欣喜于冬天即将过去,春天即将到来,而雪的出现则成为了这个转折点的象征。他期盼着春天的到来,同时也祈求春天的福运和顺利。
赏析:
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冬天的景象,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对季节变迁的感慨。诗中使用了一系列自然景物的形象,如崇山峻岭、重云皓月、老青山等,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,传递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敬畏和赞美之情。诗人将雪视为一种象征,它代表着季节的转变和希望的到来。在描述冬雪的同时,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期待和祈愿,希望春天能带来更多的好运和美好。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,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感受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