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黄芦堪笑浮槎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黄芦堪笑浮槎”这句诗出自宋代吴文英的《声声慢(赠藕花洲尼)》,乍一听,黄芦笑得浮槎像是个童话故事的开头,但实际上是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巧妙描绘。黄芦是江边的芦苇,浮槎则是漂浮的木筏,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让芦苇“嘲笑”木筏,营造了一种轻松诙谐的氛围。那么,为什么黄芦会“笑”浮槎呢?或许是因为浮槎随波逐流,而黄芦却能扎根江岸,稳如泰山。这是否在隐喻人生的某种状态呢?我们是否也在生活中像浮槎一样随波逐流,缺乏方向?还是像黄芦一样,即便风吹浪打,依然坚守自我?这诗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,还引发了对生活的反思。吴文英的词作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风格雅致,被称“词中李商隐”,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。这或许也提醒我们,无论是人生还是艺术,都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,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向。
“黄芦堪笑浮槎”出自宋代吴文英的《声声慢(赠藕花洲尼)》。
“黄芦堪笑浮槎”全诗
《声声慢(赠藕花洲尼)》
宋代 吴文英
六铢衣细,一叶舟轻,黄芦堪笑浮槎。
何处汀洲,云澜锦浪无涯。
秋姿澹凝水色。
艳真香、不染春华。
笑归去,傍金波开户,翠屋为家。
回施红妆青镜,与一川平绿,五月晴霞。
E176玉杯中,西风不到窗纱。
端的旧莲深薏,料采菱、新曲羞夸。
秋潋滟,对年年、人胜似花。
作者简介(吴文英)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